双轴撕碎机的出料粒度调节是影响物料处理效果的关键环节,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实现:
1. 刀具间隙调节
刀具间隙是控制出料粒度的参数。通过调整动刀与定刀之间的间距(通常为3-20mm),可直接改变物料被剪切破碎的次数。较小间隙能增强剪切力,适合处理硬质物料(如金属、硬塑料),可产出更细颗粒;较大间隙则适用于软性材料(如橡胶、纤维),避免过度粉碎。需注意同步调节两轴刀具间隙,并定期检查磨损情况。
2. 筛网孔径匹配
在出料口加装可更换筛网是直接控制粒度的有效手段。根据目标粒度选择不同孔径(常见10-50mm)的筛板,未达标的物料会被筛网阻挡重新破碎。建议采用模块化设计筛网,便于快速更换。注意筛网厚度需与物料硬度匹配,避免过薄筛网被金属碎片击穿。
3. 主轴转速调整
通过变频器调转速(通常范围15-30rpm),可改变物料在腔体内的停留时间。较高转速提升破碎效率但可能降低粒度均匀性,适用于软性物料;较低转速能延长破碎周期,适合高硬度物料。建议结合物料特性进行动态调整,并监测电机负载防止过载。
4. 进料控制优化
均匀连续的进料是保证粒度稳定的基础。通过调节输送带速度(推荐0.5-2m/s)和预压辊压力,控制物料进入量。过载会导致堵料和粒度不均,建议配备金属探测器和自动急停装置。对于轻质物料可加装预破碎装置。
5. 维护保养策略
定期检查刀具磨损量(建议磨损超过5mm及时更换),保持刀刃锋利度。每班次清理筛网积料,每周检查轴承润滑状态(油脂填充量达80%),每月校准刀具间隙。建议建立磨损部件更换记录,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。
操作注意事项:调节前务必切断电源并锁定能量源,使用校准工具调整刀具。初次调节后需进行试运行,取样检测粒度分布。建议采用多次破碎工艺,通过多级撕碎机串联实现更的粒度控制。对于混合物料,需综合考虑不同材质的破碎特性,必要时进行预分选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