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废撕碎机是处理危险废物的关键设备,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处理效率和安全性。操作人员需通过多维度观察与监测确保设备稳定运行,具体方法如下:
1. 感官观察与基础检查
• 视觉监测:开机前检查设备外观,确认刀具无严重磨损、螺栓紧固、防护罩完好。运行时观察进料口是否堵塞,出料粒度是否均匀(过粗可能刀具磨损或转速异常)。注意设备有无漏油、漏水或异常火花。
• 听觉识别:正常运行时电机与轴承发出均匀嗡鸣,若出现金属摩擦声、撞击声或断续异响,可能提示刀具松动、轴承损坏或金属杂质卡入。异常噪音需立即停机排查。
• 触觉判断:定期触摸电机外壳、轴承座等部位,温度应低于60℃(手能短暂接触)。过热可能因润滑不足、负载过大或部件磨损,需结合电流数据综合分析。
2. 仪表数据监控
• 电流表与电压表:运行中电机电流应稳定在额定范围内。电流骤升可能因超负荷(物料过硬或过量)、刀具卡阻;电流过低则可能皮带打滑或进料不足。电压波动超过±10%需检查供电系统。
• 振动传感器(如有):监测设备振动频率,异常振动可能源于转子失衡、轴承损坏或基础松动,需结合频谱分析定位故障。
3. 安全与环保指标
• 密封性检查:危废处理需严防泄漏,观察设备密封处是否有粉尘或液体渗出,尤其处理液态危废时需重点关注。异味异常可能提示物料反应或高温分解风险。
• 环境监测:配备可燃气体报警器时,注意浓度是否超标;处理挥发性废物需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,防止有害气体积聚。
4. 运行记录与智能辅助
• 参数记录:每小时记录电流、温度、处理量等数据,建立趋势图谱便于发现隐性故障。例如电流缓慢上升可能提示刀具逐渐钝化。
• 智能诊断系统(选配):部分设备集成物联网模块,可通过APP实时查看轴承温度、刀具寿命预测等数据,实现预警式维护。
应急处置要点:发现剧烈振动、冒烟或异味扩散时,立即按下急停按钮,切断电源并上报。未查明原因前禁止重启,避免事故扩大。日常需定期润滑轴承、校准仪表,并制定刀具更换周期(通常每处理200-500吨后需检测刃口磨损度)。
通过以上多维度监控,可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,延长使用寿命,同时确保危废处理过程符合环保规范,避免二次污染风险。